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更快地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国科发火〔2013〕388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以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为标志,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
(一)目标任务
大力扶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的100家领军型科技企业,到2015年引进落户领军人才累计超过400人;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以上;加快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到2015年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培育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100家;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15年,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240家,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35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
(二)工作措施
1.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农业龙头企业。
2.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制和上市,建立和完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培育体系,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3.扶持领军型科技企业。进一步优化创业机制,鼓励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初创企业,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后备梯队。
4.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58号)中“有技术人员、有固定场所、有研发经费、有科研设备、有具体研发方向”的要求,引导和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鼓励外资企业积极建设研发机构,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引导外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立足实际建设研发机构,研制先进适用工艺装备,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二、以建设一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突破,大力实施创新载体提升工程
(一)目标任务
建成5家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市级孵化器10家、省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孵化器2~3家,孵化器总数超过20家,孵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形成1~2个长三角一流、全国知名的主题科技产业园,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3%;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4家。
(二)工作措施
1.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瞄准国际尖端技术,建设能够引领高新区跨越发展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年内引进5家以上国际一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或973、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著名科学家或产业领军人物来区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型企业。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为集公共服务平台、领军人才集聚、新兴企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功能“五位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
2.完善区域孵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孵化加速器的规模,鼓励镇、街道、园区、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兴办各类孵化加速器,特别是专业性的孵化加速器。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器的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导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各孵化加速器的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孵化加速器规范、有序发展。按照专业化发展、产业化配套、国际化发展的原则,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建设专业科技园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基地,发挥基地对全区孵化加速器的示范引领作用。
3.建好一批主题科技产业园。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机遇,结合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批主题科技产业园建设。
以通用航空为重点的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航空专题产业园,重点发展以飞机总装、改装,航空发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航空制造业和以航空物流为主的航空服务业。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引领的创意产业园。按照“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科技与民生”融合的理念,依托中华恐龙园、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载体,加快建设创意基地,全面建设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和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构筑动漫产业的展示、交易、生产和推广中心。
以新型太阳能发电为标志的光伏产业园。依托天合光能公司,按照“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的理念,拓展系统集成、电站运行等服务业项目,打造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
以新药创制为突破的生物产业园。加快园区形态建设,加大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药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快扬子江、千红制药等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集聚规模效应。
以高效节能为方向的动力装备产业园。全力引进整车企业和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项目,促进东风发动机、星宇车灯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力推进省、市、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深入开展农业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副产品附加值率,支撑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以促进重大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环境支撑工程
(一)目标任务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2家;实施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发挥科技、财政和税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费加计抵扣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强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投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方筹资,重点建好各类重大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实施多形式、多渠道、多机制的投入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2.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以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体系,营造科技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金融资本与科技型企业、创业团队的常态对接机制,加快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懂资本运作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队伍。
3.建好科技服务平台。以深度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为取向,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为平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涵盖技术咨询、评估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工程技术信息、大型仪器共用、产学研合作、国际科技交流、科技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上市辅导等业务的科技服务业密集区,提供覆盖科技研发、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化不同阶段,面向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技服务。
附件: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分解表
工程名称 |
主要目标与任务 |
形象进度要求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
创新企业培育工程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以上;以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龙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到2015年超过70%,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 |
2013年高企累计达到310家,2014高企累计达到355家,2015年高企累计达到400家。 |
区科技局 |
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地税五分局;各镇、街道、园区 |
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 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 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 |
区科技局 |
区经发局;各镇、街道、园区 |
|||
2013年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 2014年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2015年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
区农业局 |
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各镇、街道、园区 |
|||
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 |
培育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100家。 |
重点培育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2013年达到30家,2014年达到60家,2015年达到100家。 |
区经发局 |
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各镇、街道、园区 |
|
孵化扶持领军型 科技企业 |
大力扶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的100家领军型科技企业;引进落户领军人才累计超过400人。 |
每年制定重点扶持100家领军型科技企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定点服务。 |
区科技局 |
区经发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园区 |
|
2013年引进落户领军人才累计达到270人,2014年累计达到340人,2015年累计超过400人。 |
区委组织部 |
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各镇、街道、园区 |
|||
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15年,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240家,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35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 |
2013年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200家,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26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 2014年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220家,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29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 2015年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240家,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35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 |
区科技局 |
区经发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园区 |
|
创新载体提升工程 |
推进产业技术 研究院建设 |
建设能够引领高新区跨越发展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年内,建成5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或973、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著名科学家或产业领军人物来区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型企业,建立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3个左右、外籍院士工作室3个左右、国家“千人计划产业研究院”3个左右。 |
2013年累计引进建成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014年累计引进建成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015年累计引进建成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
区科技局 |
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各镇、街道、园区 |
2013年建立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1个、外籍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千人计划产业研究院”1个;2015年建立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3个左右、外籍院士工作室3个左右、国家“千人计划产业研究院”3个左右。 |
区委组织部 区科技局 |
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园区 |
|||
区域孵化体系建设 |
三年内,新增市级孵化器10家、省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孵化器2~3家,孵化器总数超过20家,孵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
2013年新增市级孵化3家、省级孵化器1家,孵化器总数达14家,孵化面积155平方米; 2014年新增市级孵化3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孵化器总数达17家,孵化面积170平方米; 2015年新增市级孵化4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孵化器总数超过20家,孵化面积200 平方米。 |
区科技局 |
区委组织部、区经发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五分局;各镇、街道、园区 |
|
加快主题科技 产业园建设 |
三年内,形成1~2个长三角一流、全国知名的主题科技产业园,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3%,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4家。 |
2013年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5.8%,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达15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235名等; 2015年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3%,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达20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500名等。 |
区科技局 |
区经发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区园区办、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各镇、街道 |
|
2013年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2家;2014年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3家;2015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4家。 |
区农业局 |
区财政局、区科技局;相关镇 |
|||
创新环境支撑工程 |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
修订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强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积极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实施多形式、多渠道、多机制的投入方式。 |
2013年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实施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14年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实施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家; 2015年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服务重点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实施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2家。 |
区科技局 |
区委组织部、区经发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国税局、地税五分局;各镇、街道、园区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
推进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试点区建设,完善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建立金融资本与科技型企业、创业团队的常态对接机制;加快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懂资本运作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队伍。 |
2013年启动建设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投入运营;2014年在新龙商务城启动建设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2015年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每年组织100家以上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交流活动。 |
区科技局 |
区委组织部、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常高新集团;各镇、街道、园区 |
|
完善科技服务平台 |
加快提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平台作用,高质量地建设涵盖技术咨询、评估咨询、管理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产学研合作、科技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上市辅导等业务的科技服务业密集区。 |
三年内,依托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平台功能,每年开展各类活动20场以上、培训人员1000人次以上、服务企业1500家以上,服务项目3000项以上。 |
区科技局 |
区经发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五分局、区质监分局、区药监分局;各镇、街道、园区 |